夜宵是现代人晚上的主要消遣方式,营业时间通常都到凌晨3、4点钟,那你知道古代人晚上都在干嘛,和现在有什么不同?

古代的晚上和现今社会当然会有区别,因为时代的不同,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也是不同的,就像同时代的世界各国,也是不同的,中国的社会状况也会和其他国家不同,这也和各国的传统思想、生活方式等有关。

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历朝历代大大小小,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,这里就要提到“夜更”一词。
“打更人”可比现在的打工人辛苦多了,中国古代除了宋朝是没有宵禁,剩下的各朝各代都是有宵禁的明文规定。
千百年来,老百姓习惯了日出而出,日落而归的生活,当时可不像现代社会科技发达,时间能随时知晓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家里的老人经常看太阳估计时间,在钟表还没有普及的时代,去地里干农活的百姓不知道几时,习惯了看太阳,看的多了,就能大概估摸出几点,于是就能回家做饭休息了。

这样就能明白古代为什么会有“打更人”了,就相当于一个行动的钟表,为大家提供方便又明确的时间,“打更”是怎样让人准确的知道时间呢?说来也很好奇,比如凌晨两点了,古人是如何听“更”辨时间的?来看看古人的智慧。
先声明下,打更人可是个“苦差事儿”,且不说是不是有编制的,它常年夜班,风雨无阻的那种,所以古代打更叫“夜更”。
下面讲一下“夜更”的时间点:古代将一晚上平均分,称之为“更”,每更又平分为5点,整更击鼓,逢点鸣钟。
一更就是现代时间19-21点,打更的人会喊到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”,这个时候大家要准备睡觉了,提醒大家睡前看看火都熄灭了没,就像现在睡去会不自觉的看看家里的天然气阀门是否关好。打更的次数是打一下又一下,连续打三次。
二更就是现代时间21-23点,这时候人们该睡得都睡了,打更的人就会喊“关门关窗,防盗防偷”,听到这个声音人们会想起“哟,忘关门了”,感觉看看门关妥当了吗,以防家里进盗贼啥的,这时候打更的次数是打一下又一下,连打多次。
三更就是现代时间23-凌晨1点,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,打更的人会喊“平安无事”,有我为大家随时播报安全,可以安心睡喽,打更的次数变成一慢两快。
四更就是现代时间凌晨1点-凌晨3点,半夜气温骤降,打更的人会喊“天寒地冻”,提醒人们盖好被子,注意保暖,毕竟古代风寒不好治愈,这时候打更的次数变成一慢三快。
五更就是现代时间凌晨3点-凌晨5点,打更的人会喊到“早睡早起,保重身体”,又是美好的一晚,一觉睡到大天亮。天刚蒙蒙亮,早起干活的百姓已经开始准备起床上班啦。打更的次数变成一慢四快。

打更人的下班时间到啦!古代打更的实则两人,两人分别手拿锣和梆,边走边敲,搭配合理呀!这就是古人晚上计时的办法,也是各朝各代为了方便管理的方法。
很多人感兴趣的是“打更人”是否为体制内,如果是体制内,上夜班感觉也挺吃香的呀,大家觉得呢?
感谢您的阅读,喜欢的记得点赞、评论、转发、关注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