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和诗人。他雄才大略,慧眼识人;唯才是举,不拘小节,领兵打仗气定神闲,决战时刻雷厉风行,论功行赏毫不吝啬,法令严明不徇私情。曹操生性俭朴,不喜奢华,一生建功立业,几乎要一统天下。公元220年,魏王曹操在洛阳去世。
曹操去世时,世子曹丕正在邺城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。魏国群龙无首,军中人心骚动,大臣们想要封锁曹操的死讯,谏议大夫贾逵力排众议公开发丧。有人提议把各地的守将换成曹操老家的亲信,魏郡太守徐宣厉声斥责说:“如今各地统一,人人怀忠效命,何必搞亲疏远近那一套!”曹操的另一个儿子鄢陵侯曹彰闻讯从长安赶到洛阳奔丧,问贾逵曹操的玺绶放在哪里。贾逵严肃地说:“国家早已确定了继承人,先王玺绶在哪里,这不是你应该问的。”
在邺城的世子曹丕听说父亲去世的消息嚎啕大哭。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:“君王去世,天下人等着您发号施令,您应当继承祖宗基业,考虑四方百姓,不能像普通人家儿女一样只是痛哭。”曹丕哭了很久才止住说:“你说得对。”当时各位大臣哭成一团混乱不堪,司马孚厉声喝退大家说:“君王去世天下振动,我们应该早立新王安定天下。”然后遣散群臣,加强保卫,开始办理丧事。
有的大臣认为必须等到汉献帝的诏令下达,世子曹丕才能即魏王位,尚书陈娇驳斥说:“魏王在外地去世,全国人心惶惶,世子应该马上即位安定天下。如果曹彰在洛阳作出不仁义的举动生出变故来,国家就危险了。”于是,陈娇召集百官安排礼仪,在第二天清晨,以魏王的名义拜立世子曹丕即位做了新的魏王,下令大赦天下。
曹丕当上魏王后,把曾经想与自己争夺王位的鄢陵侯曹彰遣回封地,把自己一向嫉恨的才华过人的弟弟临淄侯曹植贬为安乡侯。不久,曹丕又逼迫汉献帝“禅让”,自己即位称帝,史称魏文帝。
(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,彻底架空了汉献帝的权力,但他一生没有称帝。曹丕代汉称帝,一是因为自己的野心,二是因为曹操打好了基础,形势发展变化以及部下人性欲望的要求。正因为他称帝终结了东汉王朝,所以在民间留下了“篡汉”的恶名。)